Pl. Rar. Hort. Monac. 1(2):t. 12. 1817.
多年生草本。茎圆柱形,高30-80cm,密被棕褐色开展的长硬毛。叶为单叶;托叶锥状,长约1mm,宿存或脱落;叶柄甚短,长约2mm或几不明显;叶片条状披针形或条形,长3-12cm,宽0.6-8mm,下面密被白色或棕褐色长硬毛,上面沿中脉被毛,基部楔形,先端长渐尖。总状花序顶生,少见腋生,长5-10cm,有3-12朵花;苞片条状披针形,长1-1.5cm,与小苞片、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棕褐色开展的长硬毛;小苞片与苞片同形,生于花萼基部或花梗的中上部;花梗长约3mm;花萼呈二唇形,长1.5-2.5cm,密被棕褐色或白色开展的长硬毛,成熟后呈黑色,下唇3裂片条状披针形,上唇2裂片椭圆形,均近等长;花冠黄色,不伸出花萼外,旗瓣倒卵状长圆形或近圆形,长1.5-2.5cm,瓣片基部具2枚胼胝体,先端或上面的上方疏被柔毛,翼瓣长圆形,短于旗瓣,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,瓣片上部微弯曲,先端喙状,扭转,各瓣均具短瓣柄。荚果长圆状圆柱形,长1-1.5cm,宽4-5mm,包于宿存花萼内,成熟后黑色,无毛,有种子20-30颗。花期:6-10月。果期:6-10月。
产地:南澳(张寿洲等 4481)、七娘山、南山(王学文 401)。生于旷野草丛、海边沙地或山坡疏林下,海拔50-100m。
分布: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及西藏。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尼泊尔、孟加拉国、越南、老挝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北部和热带非洲。